藥食同源進軍血糖,從「藥物依賴」到「食養干預」
2025-03-21
2025 SNS Insider發布的最新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糖尿病藥物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32年突破145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6.9%。隨著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聚焦我國,2022年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數約為1.48億,占全球成人糖尿病總數的18%,位列全球第二;且這一問題在30歲及以上公民中更為嚴重。
降糖抗糖市場增速迅猛,應運而生更多血糖控制功能性產品,其中藥食同源的血糖控制市場近年來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和保健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藥食同源產品。我國營養健康食品行業規模預計至2027年將會超過8000億元,且增長幅度遠遠高于整體市場的增速水平。具有血糖控制需求的消費者對于藥食同源類健康食品的強烈需求,也正在激發市場釋放出巨大潛力。
依據研究,藥食同源原料降糖機制主要分為三大種類:
□ 直接降低血糖:如抑制糖異生,主要通過抑制外源多糖降解為葡萄糖,來降低血糖;抑制糖苷酶的活性,從而延緩葡萄糖的吸收;促進糖酵解,促進葡萄糖代謝從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 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胰島素抵抗是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需要分泌更多胰島素才能維持正常血糖濃度。某些功能性成分可能通過促進GLUT4的表達,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葡萄糖攝取,進而改善胰島素抵抗。
□ 保護胰島β細胞:胰島β細胞能分泌胰島素,與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共同起到調節血糖的作用。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胰島素抵抗),會使血糖升高,從而引發糖尿病。某些功能性成分通過保護胰島β細胞,從而起到降糖的作用。
目前,藥食同源原料的應用已經十分常見于糖尿病的控制和調理,大多在患者飲食中加入藥食同源原料。
與常見的降糖藥品相比,以藥食同源原料為基本原料研制的產品往往同時含有多種降血糖活性成分,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小;且性質穩定、作用溫和。
四大原料,劑型創新,藥食同源產品年輕化破圈
從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出發,結合中醫傳統藥房,可篩選出7種具備血糖控制功效的關鍵原料,包括桑葉、枸杞、葛根、黃精、桔梗、茯苓、昆布。
此外,最新學者研究又通過測定上述原料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進一步遴選出降糖效果最佳的四種原料,分別為桑葉、葛根、桔梗、枸杞。
桑葉是桑科植物桑樹(Morus alba L.)的干燥葉。研究表明,葉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能夠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從而減緩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此外,桑葉中的1-脫氧野尻霉素(DNJ)能夠促進糖酵解,進一步降低血糖。因此,桑葉更是被稱為降糖的綠色寶藏。
葛根是野葛的干燥根,也被稱為葛藤,是異黃酮的重要來源,包括葛根素、異黃酮苷、染料木苷、大豆黃酮和染料木素。葛根在治療糖尿病的傳統中醫方劑被應用廣泛,如葛根芩連湯、黃芪葛根湯、玉泉丸等;也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的最常用藥材
其具有促進葡萄糖代謝、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保護胰島β細胞等作用,對糖尿病有防治作用。由此可見,葛根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缺乏胰島素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對糖尿病具有防治作用。
桔梗為中醫藥常用藥,是桔梗植物的根部。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桔梗皂苷、黃酮類、桔梗多糖和生物堿等,都具有降血糖功效。桔梗皂苷具有降血糖、調節血脂、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功能;桔梗多糖除了能夠直接降低血糖、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外,還能通過提高抗氧化能力和葡萄糖耐量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多效合一,因而夠促進胰島細胞的修復,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同時緩解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多尿等癥狀。
枸杞是茄科枸杞屬枸杞的果實,味甘、性平,經常用來治療癌癥、糖尿病等疾病,用作中藥及補品。其活性成分枸杞多糖由雜多糖和各種碳水化合物組成,能夠促進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對受體的敏感性、調節腸道菌群結構、增強細胞免疫功能。
整體而言,枸杞滋補肝腎,調節血糖枸杞中的枸杞多糖能夠促進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對糖尿病患者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伴隨更加多樣的市場需求以及技術進步,藥食同源降血糖食品的形式也在日漸多元:
作為相對傳統且易獲取的形式,添加藥食同源原料的一系列飲品相繼博被推向市場。目前降血糖飲品的研究開發較多,主要包括復合飲料、功能性茶和酸奶。
? 復合飲料一般以一種或幾種功能性原料為主,添加各種輔料并通過調整各添加料的配比,從而獲得口感最佳、效果最好的配方飲料。如以枸杞、百合、山藥為主,以甜菊糖為輔,研制出具有輔助降血糖功能的低能量功能性飲料。
? 功能性茶的本質是中藥茶,只是配方各不相同,最終研發出的功能性茶也不同。如由枸杞、山藥、黃芪、麥冬、桑葉等原料組成,經過一系列方法制備而成的中藥茶,可用于輔助治療糖尿病,能明顯控制糖尿病前期血糖及體重指數,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或者延緩糖尿病的發生。此類茶飲溫和無副作用,飲用方便,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日常輔助衡糖。
從「經驗方」到科學驗證,降糖機制明確化是研發關鍵
隨著降血糖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藥食同源原料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具有降血糖功效的產品數量也逐漸增加。
一方面,從醫藥研究的角度出發,功能性成分及原料的開發成為原動力性的創新方向:除了桑葉、葛根、枸杞、桔梗四大藥食同源原材料之外,黃精含有多糖、皂苷等成分;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羅漢果含有羅漢果苷,甜度高、熱量低的特點……均在一定程度上被證明具備控制血糖的功效。這些原料的開發中不僅可以提供健康益處,還可以增加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市場吸引力。
另一方面,盡管隨著降血糖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具有降血糖功效的產品數量也逐漸增加。但是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依舊呈現出種類單一、加工技術不成熟;產品的作用機制,不明確缺少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等問題。因此,明確產品作用機制、豐富產品種類、建立相應的質量標準是今后研發展的重點。
面對血糖控制這一緊迫而又潛力巨大的領域,藥食同源產品具備著天然的優勢與基礎。如何在未來平衡好原料的穩定性與消費者接受度,豐富產品劑型與使用場景,將控制血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徹底融入消費者生活中。是新產品開發可供遵循的思路。